
隨著時間的變遷和人們對現在時尚的追求,導致很多傳統文化的丟失,而相對的中式建筑中的經典四合院建筑,現在變得越來越稀少。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的歷史中,不僅僅是人們的居住建筑,同時也是北京文化的載體。伴隨800多年北京城市歷史,四合院不但接納了百姓眾生,而且也滋生出自身的文化內涵。
老北京四合院多分布于東城、西城、崇文、宣武四區的胡同,經文革年間拆毀和多年北京舊城區市政規劃改造,能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已經寥寥可數,且多集中于古時為官員富商居住的東西城區。南城前三門一帶的四合院幾乎被拆除殆盡,曾代表清代漢族士文化的會館云集地宣南地區的四合院已近消逝,前門大柵欄一帶的胡同舊時多市井商業與章臺戲園之地,胡同窄小、房屋質量參差不齊,如今鮮少有客戶問津。
再加上文革時期沒收私產等一系列歷史原因,很多舊房屋持有人失去了院落產權,盡管后來國家又出臺了歸還私產等政策,但在實際操作中遭遇到一些困難,不少房客不愿遷出,抑或是產權共有人無法達到意見一致,導致很多四合院產權不明晰或無法上市交易。
產權明確、能夠上市交易的四合院可謂是鳳毛麟角,現在市場上可供交易的房源大概只在170套左右,除此之外,民間可以交易但尚未出售的房源大約是幾十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