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于廣亮門、金柱門、蠻子門的街門盡管安裝的位置不同(用于廣亮門時,安裝在中柱間;用于金柱門時,安裝在金柱間;用于蠻子門時,安裝在檐柱間),但是它的構(gòu)造大同小異,都是由檻框和門扇及其附件組成的。這種門的檻框部分由抱框、門框、上檻、中檻、下檻、走馬板、余塞板、余塞腰枋、連楹(又稱門龍),以及抱鼓石等構(gòu)件組成。
檻框是大門外框的骨干構(gòu)件,其水平者稱為檻,垂直者稱為框。橫檻之中,附在脊枋(金枋或檐枋)之下的上檻,附在地面之上的為下檻,兩抱框分別附在兩柱子側(cè)面,這四根構(gòu)件將大門的檻框與木結(jié)構(gòu)結(jié)合在一起。中檻位于上檻和下檻之間,它是確定門口高度的水平構(gòu)件,中檻的下皮與下檻的上皮之間的距離,即門口的高;門框是確定門口寬度的垂直構(gòu)件。它們位于兩抱框內(nèi)側(cè),上端交于下檻,兩門框之間的凈距離即為門口的寬。門口的寬與高都應(yīng)當合乎門光尺的吉尺寸。門口以外的部分用木板封堵起來,上方的木板稱為走馬板,兩側(cè)目而視的木板稱為余塞板?ㄔ谙聶懴旅娴膬蓧K抱鼓石是大門檻框的重要附件,抱鼓石臨街一面尺度較大,雕成圓鼓形或方墩形作為象征和裝飾;院內(nèi)一面為扁方形,尺度較小,其上嵌有鑄鐵海窩,為安裝門扇之用,稱為門枕。兩門枕石海窩之間的距離由門扇的寬度決定。在中檻內(nèi)側(cè),附有一根通長的橫木,與中檻成形相交,兩端交于柱上,稱為連楹。連楹上面與門枕石海窩對應(yīng)的位置挖有兩個洞眼,是用來安插大門上端的門軸的。連楹與中檻憑四只門簮鎖合。門簮頭部呈六角形(亦有圓形和方形,但較少見),其徑寸略小于中檻之寬。門簮頭長約為直徑的1.2倍~1.5倍,后尾為一長榫,穿透中檻和連楹。透榫與連楹間憑木梢鎖合。
街門的門扇對開的棋盤門。棋盤門又稱攢邊門,是由門邊、門軸、抹頭和門心板等構(gòu)成的木質(zhì)大門,其正面表面光平,背面顯露出門邊、抹頭、穿帶等構(gòu)件,并附有門插關(guān)。門扇內(nèi)側(cè)的一根邊梃略長于門扇,做上下碰頭,外側(cè)一根做上下門軸。門軸截面為圓形,外面安鐵制套筒,上端插入連楹的碗口之內(nèi),下端裝踩釘置于門枕石的鑄鐵海窩之內(nèi),上下兩點形成轉(zhuǎn)動樞紐以利開啟關(guān)閉。用于門軸轉(zhuǎn)動部位的鐵件,在清工部《工程做法則例》中稱之為“鑄山”、“福海”,上部的稱為“壽山”,下部的稱為“福海”。
街門外面安裝有鐃鈸形狀的銅制飾件,是扣門用的響器,稱“門鈸”。門鈸還有裝飾作用。門扇下角附有保護門板的鐵皮包葉,剪成如意云狀,用小泡頭釘釘于門板表面,稱壺瓶葉子。
用于如意門、隨墻門、西洋門的街門
用于如意門、隨墻門、西洋門的街門,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門口開在門墻之上,洞口窄小,四周沒有大面積的檻框余塞,因此構(gòu)造較為簡單。這種門的門口僅有上下左右四框,分別稱為上檻、下檻、和門框。檻框的里口為吉尺寸。門扇為對開扇區(qū),下有門枕由有連楹。由于門口窄小,鎖合上檻和連楹的門簮只用兩只。門扇做法與廣亮大站的街門類似,惟體量較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