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作為八百年古都,其歷史文化的構成有兩個方面: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。帝王文化的載體是故宮和眾多壇、廟、陵、園、府,而市井文化的載體就是胡同、四合院。中國幸存少量帝王時代的都市的市井建筑的,只有北京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北京的胡同、四合院和故宮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,胡同、四合院承載的北京帝王時代的市井文化,是北京不可割舍的歷史文化的一個層面。這一問題,已引起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關注,并采取了不少保護措施。
首先是恢復四合院的本來面目。北京至少有90%以上的四合院淪為大雜院。一個四合院本來是供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居住的,現在一個院子住上幾家、十幾家,每家爭相搭建小房子、堆放雜物,千方百計爭奪空間,使得鄰里關系很微妙,個人精神很壓抑,家庭生活很不便,四合院固有的優點喪失殆盡。如果不徹底清除四合院內外的搭建房屋和雜物,疏散人口,恢復四合院的本來面目,保護四合院最終是一句空話。
其次,院內生活設施現代化。恢復四合院的本來面目之后,四合院內就有了生活設施現代化的條件。目前供水、供電、通訊設施基本完備,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氣、排水和衛生設施,室內則可由居民自行裝修。如此一來,四合院的持久保護才有了群眾基礎。
第三,外觀復古美化。整治四合院的外觀,為的是恢復古都市井風貌。頹傾的門樓應予整修,殘破的大門不妨修補油漆,使用紅瓦、石棉瓦的理當換回青灰舊瓦,改作平頂的再起坡屋頂……凡此等等,使每一個進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歷史的感覺,體味到文化的溫馨。